设为首页

【极目新闻】35万人将学习成果存入“银行”,湖北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发布:2023-05-26浏览量: 供稿:宣传部 打印本页

“滴!”当你扫场所码走进图书馆,阅读两小时后再次刷码出门,智能系统将你在图书馆学习的时间纳入个人学习档案。以此类推,每当你完成一次学习活动,系统都会为你记录学习轨迹。两年后,你的知识技能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系统为你贴上“学习王者”的标签。学历上,你可能仍是本科,但通过自主学习,却已经达到了“硕士”等级。

这种人性化认定学习成果的方式并非遥不可及。通过学分银行记录个人学习活动,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按照标准认定和转化为学分,当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进行“零存整取”,将学分兑换为学位或职业资格证书。我国已有多个省份依托开放大学挂牌成立了学分银行,有效促进了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

学习成果就是“货币”

亟待统一“汇率”标准

2022年,湖北省政府发布的《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完善终身学习成果转换和认证制度,建设“湖北省教育学分银行”。早在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同意依托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开放大学)成立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2018年,该系统运维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谢永平的学分银行存储记录

目前在湖北学分银行开户的学习者有354400人。谢永平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大学教师,日常忙于教学的同时还不忘提升自己,陆续拿到了华为高级存储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技能证书。在收获满满的同时,谢永平还将他们存入了湖北学分银行。他刚刚结束的省委党校学习,同样也可以存入学分系统。

“未来我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进行学分转换。”对谢永平来说,这种记录学习过程的方式非常人性化。不仅可以整合碎片化学习,还能改变以前单一的考试模式,促进他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

湖北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主任李述武介绍道,在学分银行,个人学习的学分转换“蓝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历方式,依照学习成果,从初中毕业到专业博士,分十级转换。另一种是非学历转换,这种方式侧重岗位技能培训证书,从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到一级(高级技师)。这两种方式构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教“立交桥”。

湖北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温泉表示,目前由于各地各领域都在建设学分银行,但缺少一致的资历框架和评价标准,所以还暂时无法进行学分转换。“这相当于银行‘汇率’标准,将不同的类型的学习成果按照等级级别进行划分,以实现成果价值等量。目前最急需解决的是要统一各省的转换标准和等级。”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我国2022年5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虽提及关于“学分银行建设”“学习转化”,但缺乏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李述武透露,湖北开大正在推进建设四大联盟——高校联盟、企业联盟、社区联盟、行业联盟,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在省内达成统一的资历框架与转换标准。

吸引企业入驻“学习商超”

实现课证融通、互通互换学分

记者了解到,湖北学分银行管理服务平台已经吸纳包括职业院校、社区学院、评价组织、培训机构等184家单位进驻。

2021年,湖北开放大学升级完善“荆楚学习广场”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学习者在荆楚学习广场打卡得积分,该积分即可存储到学分银行。

安金福是湖北匠通数字科技的首席顾问。他最近正计划给荆楚学习广场平台捐赠2000门课程资源,主要涉及建筑工人、安全管理人员等特种作业领域。湖北匠通每年会完成约6到7万人的考证培训工作,这些证书由政府组织颁发,受到行业认可。课程资源上传到该平台后,社会大众可以自主学习,学满学时拿到足够学分后,参加考核合格就可以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这就是我们在做的课证融通。比如你拿到了安全员证书,你可以将它存入学分银行,因为这个证书属于工程造价专业领域,那么学分银行就可以将该证书兑换成工程造价专业中一门学科的学分。以此类推,学习成果越多,兑换的学分也就越多。代表你在工程造价专业领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技能水平。”温泉说。

这些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供社会人员使用,职业院校同样也可以借力培养人才。

湖北开放大学与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管理模式,湖北科技职院团委办公室主任肖莉山介绍道,他们将荆楚学习广场的第二课堂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可留痕可记录,可兑换成不同的学分。

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运维服务中心

据悉,目前荆楚学习广场已与30多家企业、机构建立联系,通过平台学习商城开设学习资源店铺36个。对于未来,温泉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学习成果按照学分银行标准转化为积分后,我们可以将学习积分直接‘兑现’,比如有多少积分可以换成培训课程学习消费券,或换一定数量的米油物资,也可以将积分作为‘百姓学习之星’的评选依据。可以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社区、老年等人群踊跃参与,激发全民终身学习积极性,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贡献‘开大’力量。”

链接: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768416&cId=0


责任编辑:毕小艳

上一篇:【国开时讯】国开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庞中华书法专题讲座举办

下一篇:【学习强国】推进高水平质量治理 实现高水平事业发展 湖北开放大学“2231”质量治理模式纪实